2024/1/12 哥林多前書12章 聖靈的恩賜建立基督的身體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哥林多前書》第12章,保羅就哥林多教會彼此爭競的問題,向信徒解釋「聖靈」與「屬靈恩賜」的關係。保羅強調「屬靈恩賜」的種類雖多,然而都是出於「一位聖靈」。藉此勸戒弟兄姊妹,不要論斷別人的恩賜,更不要斷言別人的恩賜並非出於「聖靈」。

這ㄧ章主要分成兩個主題: 一、聖靈的恩賜 二、基督的身體

教會的每位弟兄姊妹都有不同的恩賜,當如何共同來建立基督的身體呢?

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,「恩賜」是為了建立「基督的身體」,而非凸顯個人的才能。每個人都應該不求自己的益處,單單為要造就人、造就教會,使「基督的身體 — 教會」能成就神的旨意。

有「聖靈」才有恩賜,沒有「聖靈」的同在,恩賜就難以合宜的運用,那就無法建立健康的教會。

「聖靈」是教會一切動力的源頭,沒有「聖靈」同在的教會,便是「人」運作的教會,由「人」運作就會產生許多問題,論斷、嫉妒、自卑….,那就不是「基督的身體」了!

「聖靈同在」是神臨在教會的彰顯,沒有「聖靈」的同在,教會就沒有屬靈的恩賜和能力。 
讓我們從「屬靈的恩賜」來看看聖靈的工作!

一、聖靈感動,必服事主 (v.1-3)

「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,隨事被牽引,受迷惑,去服事那啞巴偶像,這是你們知道的。所以我告訴你們,被神的靈感動的,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;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,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。」(v.2-3)

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過去很多人拜過偶像,信仰很容易受迷惑。當時「基督教」與「猶太教」開始分開,雖然不少基督徒仍在猶太會堂裡聚會,但會堂是猶太人的信仰中心,猶太人的規矩越來越嚴,就把基督徒趕出了會堂。

猶太人的禱告生活,主要包括早晚的示瑪(shema)禱告,以及每天早中晚三次誦讀「阿米達 Amidah 猶太十八禱文」。
「猶太十八禱文」又稱為「立禱」,原因是禱告時必須站立。

「十八禱文」有十八個禱告項目,其中一個禱告項目是「求惡的敗壞」,於是猶太教的信徒就這樣禱告 — 求神使叛教的人趕快離開,叫基督徒消失!

他們說:「凡信耶穌的都是可咒詛的」。

保羅說:「被神的靈感動的,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;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,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。」,人若被聖靈感動,是無法說《耶穌是可咒詛的》。

當會堂裡所有猶太人在背誦這些禱文時,背到這一條,基督徒默不作聲,就被認出來了,於是就被驅逐出會堂。
猶太人認為耶穌是可咒詛的,因為祂是被掛在木頭上的,是神不喜悅的。在這個處境下,若有猶太人仍承認耶穌是主,他一定是有《聖靈》的感動,因為在群眾和宗教的壓力下,仍願認信《耶穌基督是主》,這一定是出於《聖靈》的感動。

當我們還未信主時,是屬世界的,但當我們信主以後,被神的靈感動,我們便宣認《耶穌基督是主》,並且不會說《耶穌是可咒詛的》。因此,凡被聖靈感動的,必會擺上生命來服事主,聖靈賜下恩賜,為要讓我們能服事主。

二、 一位聖靈,多樣恩賜 (v.4-11)

「恩賜原有分別,聖靈卻是一位。」(v.4)

這裡提及「九種恩賜」,各有不同的功用。保羅指出恩賜的功用雖各有不同,然而都是從《一位聖靈》而來,並且聖靈是隨己意將各樣恩賜分給各人。

聖靈將各樣「恩賜」分賜在各人身上,是為要叫人得益處,並且彼此配搭。保羅教導信徒明白所有恩賜都是從神而來,並勸戒弟兄姊妹不要為恩賜的緣故,彼此論斷和爭競。

弟兄姐妹!我們能成為基督的教會,成為一個身體,合而為一,完全是聖靈的工作。聖靈賜給我們恩賜,使我們能彼此建立,長成基督的身體,有基督的馨香,所以我們要竭力追求在聖靈裡合而為一的心。

三、 一個身子,許多肢體 (v.12-27)

這段經文講到另一個奧秘,用「身體」和「肢體」的比喻來表達。「肢體」是慢慢成長的,所有肢體都屬於「一個身體」。
「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我們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臘人,是為奴的,是自主的,都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。」(v.12-13)

保羅教導信徒明白,教會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,但都因為「聖靈」的感動,承認《耶穌是基督》,都從一位聖靈受洗,加入基督的身體,就是「教會」。大家都「飲於一位聖靈」,不但被聖靈感動加入教會,更是不斷地在聖靈中被光照、有領受,有神話語的餵養,生命不斷的成長。

「不但如此,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,更是不可少的。」(v.22)

保羅教導信徒,不要看輕某些肢體,我們都是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,因此我們是彼此需要的。

聖靈賜給我們不同的恩賜,為要我們彼此配搭,彼此成全,使基督的身體 —「教會」能漸漸增長,在愛中建立,我們看為軟弱、不體面的,其實在神眼中卻看為寶貴的。

就如我們的「五指」長短不一,強弱不同,但各有功能,單一指頭是無法拾取物品的,如果要拿起沈重物件,若沒有最小的尾指配搭,其他四指也無法發揮最強的效力。

保羅說:「身上肢體,我們看為不體面的,越發給他加上體面;不俊美的,越發得著俊美。我們俊美的肢體,自然用不著裝飾;但神配搭這身子,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,免得身上分門別類,總要肢體彼此相顧。」(v.23-25)

肢體是神安排的,我們要好好地互相栽培建立,讓各人認識和發揮自己的恩賜,彼此相顧,我們以為軟弱、不體面的,更要把加倍的體面給他們。

四、 管理教會,須有次序 (v.28-31)

「神在教會所設立的:第一是使徒,第二是先知,第三是教師,其次是行異能的,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,幫助人的,治理事的,說方言的。」(v.28)

神在教會設立的職份是有次序的。因為在管理教會的事情上必須有次序,才能避免混亂。保羅給哥林多教會一個「順服」的次序原則,在教會中,先知、教師都可以提出意見,然而最終決定權在《使徒》手中,這就是有次序的管理。恩賜雖是彼此配搭,但也必須有次有序,才能帶出果效,彰顯神的榮耀和作為。

親愛的主!求祢賜下合一的心,讓我們在教會中,弟兄姐妹同為肢體,能彼此相顧,彼此成全;幫助我們正確地運用恩賜,彼此配搭,完成事工,使神的榮耀能彰顯出來。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