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1/18 哥林多後書 2 愛、責罰與得勝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「哥林多教會」是一間分裂的教會,有一部份人敵擋保羅,攻擊保羅,保羅面對這樣的景況,一方面他責備這些敵擋他的人,同時他也很關心哥林多教會,所以就寫信給他們。

保羅在《哥林多前書》寫了很多關於哥林多教會的問題,例如淫亂、分黨結派等等;保羅一方面稱讚哥林多教會有很多恩賜和優點,但另一方面他作為建立教會的牧者,對於罪的事情就需要表態,所以就寫信給他們,後來更親自去了哥林多教會,處理那些問題。

保羅離開後,不知道教會的反應是怎樣,也許有人當下不敢表示意見,但保羅離開之後,可能有悔改的人,也可能有不滿的人,在這個過程中,他就寫了《哥林多後書》這封信。

保羅在第一章中,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:「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,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。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,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,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」(1:23-24)保羅希望他們能悔改,甚怕他們不改,問題會變得更嚴重,所以這封信就反應了保羅當時的心情!保羅沒有再去哥林多教會,是為了「寬容」他們。當時,教會有人受到責備,心裡定是不快樂的,保羅告訴他們,他不是想使他們心情低落,而是希望他們能得著真正的喜樂。

一、「憂愁」是魔鬼的詭計 (v.1-4)

保羅說:「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裏去,必須大家沒有憂愁。」(v.1)

這是這一章的主題,保羅要到哥林多教會,是要他們沒有憂愁,他的敵人卻說成他是來增添大家的憂愁。保羅的心很糾結,他想去看他們,但又怕他們心裡憂愁,所以就跟他們說,等他們的心預備好了他才去。「倘若我叫你們憂愁,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,誰能叫我快樂呢?」(v.2)  

「我叫那憂愁的人」是指被保羅責罰的人,如果這人悔改了,保羅的心就快樂了。

然而,保羅也擔心其他的人,保羅說︰「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,恐怕我到的時候,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,反倒叫我憂愁。」(v.3a)  有一群人是要被責罰的,保羅去處理,如果他們悔改,保羅就快樂了!  但另一群人,就是順服保羅,讓保羅欣慰快樂的那一群人,他們的反應是怎樣呢?

是口服心不服?還是口服心服呢?保羅沒有把握他們的心態會是如何?  
他們是否會因保羅來了,教訓完又走了,留下的問題,反而讓他們不快樂了呢?

「我也深信,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。」(v.3b),

保羅來的時候很憂愁,但他希望他們明白,他憂愁並不是讓他們難過,而是在表達他很愛他們。保羅的感情很豐富,也很複雜,要顧這群人又要顧那群人,要顧自己又要顧眾人,他就是在這種狀況裡糾結。

二、對叫人憂愁的人要赦免 (v.5-9)

保羅說,叫人憂愁的人,「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,倒不如赦免他,安慰他,免得他憂愁太過,甚至沉淪了。」(v.6-7) 那受眾人責罰的人心情必然低落,當心思受到衝擊時,就容易被惡者所勝,自己會覺得不配留下,於是就會想離開教會。 保羅那牧者的心擔憂了!  

受罰的人雖然有問題,但如果悔改的話,大家就要接納他,免得他自我放棄以至沉淪。  

所以保羅對眾人說:「所以我勸你們,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。」(v.8)

這是「愛」、「責罰」與「得勝」的功課!保羅一方面對教會有「愛」,但另一方面愛裡要有「真理」,如果有人沒有跟從真理,就要受到責罰和管教,但同時要留意,責罰不要過了界線,使被管教的人離開了教會。

所以有《責備》,也要有《愛》,並且是《堅定不移的愛》。唯有對神有很深的認識,從神領受愛,我們才能顯出那真誠發自內心的愛。當知,唯有神是審判者,所以我們要把一切都交給神。當我們選擇去《饒恕》,顯出那《堅定不移的愛》時,神就會更多的賜福予我們。

三、三個饒恕的原因 (v.10-17)

(1) 我們要得勝(v.10-11)

保羅說:「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我們,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。」(v.11)

保羅教導信徒,「饒恕」就是不被撒但勝過!

我們不是要勝過那使我們憂愁的人,而是要勝過「自己」;「饒恕」是為了整個的群體,若不饒恕,整個群體就會分裂,會失敗在撒但的詭計之下;所以我們一定要選擇「饒恕」,在主的愛裡合一。

(2) 因為愛(v.12-13)

這段經文說出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愛,甚至到一個地步,勝過要去特羅亞傳福音!  

保羅原是要到特羅亞去傳福音,但他切切等候從哥林多來的提多,為要關心哥林多教會的狀況,因等不著,便直接往馬其頓去找提多,可見他對哥林多教會是多麽的關心啊!

(3) 顯出基督的香氣(v.14-17)

「感謝神!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,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。」(v.14)

這是用當時的風俗作對應,當羅馬士兵打勝仗凱旋歸來時,得勝的軍隊後面,跟隨著的是戰俘和戰利品;他們歡呼誇勝,異教的祭司也拿著《香爐》歡慶他們的勝利,大家就聞到《得勝的香氣》。但對於被擄的戰俘而言,那《香氣》則是《死亡的氣味》。

保羅借此比喻,跟隨基督的人會不斷地得勝。得勝的基督徒會有「基督的香氣」,喜歡那香氣的就會在靈裡互相吸引;不喜歡的就會在靈裡互相敵對,這個《敵對》將來就成為審判時的證據,這就是信仰的道路。「基督的香氣」 對相信的人,就是「活」!對敵擋的人,就是「死」!正如「基督」一樣,基督是一塊「石頭」!  這塊「石頭」,可以是一些人的頭塊「房角石」,也可以是某些人的「絆腳石」。  福音就是如此,保羅所傳的信息是從神而來的,也是如此!

在爭戰越來越激烈的時候,對立就日見明顯。我們是與人和睦的,身上是有特別的「基督香氣」的,這「香氣」有人喜歡、有人厭惡,但最終這「基督的香氣」必定是得勝的香氣,因為我們的主是得勝的主!所以不用怕跟我們意見不同的人,我們在真理上站穩,用愛心說誠實話!縱然有責罰也要有堅定不移的愛作為根基,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基督裡得勝。

親愛的主!求祢教導我們學習謙卑,求祢將堅定不移的愛心賜給我們。當我們受到傷害時,求祢的愛來醫治我們。在教會裡我們要一同編織愛的網,每個人都要彼此扶持,彼此代禱,奉主名宣告我們要勝過撒但的攻擊,宣告在主裡我們是完全合一的。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