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《士師記》又被稱為是《後約書亞時代》,是以色列百姓不認識神、不跟從神的黑暗世代!
前一章講述了大能勇士耶弗他的記事,耶弗他外表是約旦河東的瑪拿西人,但他的心卻是迦南人;耶弗他是一個充滿迦南人思想的人,因為只有迦南人才會有《活人獻祭》,《處女獻祭》的行為。
耶弗他的生命,有兩件事是神所不喜悅的!
第一件事是:耶弗他為了一場戰役的勝利,用神所厭惡的迦南宗教惡俗《活人獻祭》來向神許願,結果犧牲了自己的獨生女。
第二件事,就是今天這一章所記述的~ 他殘暴的殺了四萬二千個以法蓮人 !
在這一章可以看見 — 以法蓮人的驕傲和耶弗他生命的問題,這些問題造成他們兄弟之間的內戰。耶弗他雖然勝了戰役,但卻輸了心靈的戰場。
一、 耶弗他與以法蓮之戰 (v.1-7)
1. 以法蓮的驕傲
「以法蓮人被召來,渡河來到撒分。他們對耶弗他說:『你去與亞捫人爭戰,為甚麼沒有召我們同去呢?我們必用火將你和你的家燒了。』」(v.1)
耶弗他戰勝了亞捫人之後,以法蓮人見到耶弗他打勝仗回來,就聚集去找耶弗他,埋怨耶弗他為什麼沒有召他們一起去與亞捫人爭戰。
「耶弗他對他們說:『我和我的百姓與亞捫人有極大的衝突;我曾召你們來,你們卻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。』我見你們不來救我,就拚了命前去攻打亞捫人,耶和華就將他們交在我手中。你們今日為甚麼上我這裏來攻打我呢?於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人,要與以法蓮人爭戰。」(v.2-4a)
以法蓮人曾在一百多年前,以同樣的理由與基甸大大地爭吵,當時基甸用智慧的話柔和的回答,所以化解了兄弟內戰的危機。但耶弗他回應以法蓮的時候,沒有像基甸那樣柔和,而是以憤怒的情緒回應,這是因為以法蓮人的驕傲氣焰所致,因而引起了兄弟間的一場內戰。
看!以法蓮支派很有能力,但很驕傲,又與兄弟不同心,他們只為了自己的利益,就掀起了基列人跟以法蓮人兄弟相殘的禍端。
「基列人」是指居住在約旦河東的兩個半支派的以色列人,因為河東是屬基列廣大高原地區,所以漸漸的就以「基列人」稱之。那就是耶弗他作士師的治理之地。
2.基列人被激怒
「於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人,要與以法蓮人爭戰。基列人擊殺以法蓮人,因以法蓮人曾說:「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和瑪拿西中,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而已。」(v.4)
驕傲的以法蓮人誹謗基列人是「以法蓮逃亡的人」,嘲笑基列人是《叛徒》,因為進迦南地時,基列人 — 就是兩個半支派的人,他們留在約旦河東;這輕蔑的話語使耶弗他的憤怒一觸而發,於是招聚所有的基列人,要殺以法蓮人。
「基列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,不許以法蓮人過去。」(v.5a) 約但河西的以法蓮人到河東跟基列人爭戰潰敗,他們要經過渡口回河西的家鄉,但基列人把守渡口不容他們回去。
「逃跑的以法蓮人若說:『讓我過河』,基列人就問他說:『你是不是以法蓮人?』他若說:『不是』,基列人就對他說:『你說《示播列》』以法蓮人因為發音不準,就會說成《西播列》。基列人就捉住他,在約旦河的渡口把他殺了。那時,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。」(v.5b-6)
從「摩西」到「耶弗他」的日子大概有三百年,以色列人定居在迦南地已有三百年了,一條約旦河把他們的口音分開了。原來住在河西的人不能發「sh」的音,只能發「s」的音,所以一說話,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是不是河西人。以法蓮人踐踏耶弗他,終於惹出禍來,基列人共殺了以法蓮人四萬二千人。
看!《驕傲》會帶來禍端,因著以法蓮人的驕傲,影響整個支派被殺了四萬二千人。根據民數記記載,以法蓮支派第一次被數點的男丁有四萬零五百人,進迦南地時,第二次數點,人數是三萬二千五百人,在迦南生活一段時日後,這次幾乎滅族了,這實在是很慘烈的事!支派相爭,肢體相殘,這是士師最黑暗的年代。
3. 耶弗他作士師六年
「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六年。基列人耶弗他死了,葬在基列的城裏。」(v.7)
經文記述:「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師」,實際上他只是作「基列地的士師」;因為耶弗他殺了以法蓮人四萬二千人,他要為自己的罪孽承擔後果,相信他在有生之年是過不了約但河,無法在河西地自由行走,所以他只能在河東的基列地作士師。
雖然耶弗他是在河東作士師,但他保護著整個以色列,因為所有外族要去到河西,都必須經過河東之地,因此他也等同是保護全以色列!
但耶弗他爭戰得勝後,沒有將榮耀歸給神,他雖打勝了戰役,但卻輸了心靈的戰場。雖然神興起耶弗他成為士師,但他只做了短暫的六年,最後他離世葬在基列地的米斯巴。
二、三個小士師 (v.8-15)
耶弗他之後出現了三個小士師:
1. 以比讚
耶弗他以後,有伯利恆人以比讚作以色列的士師。他有三十個兒子。他把三十個女兒都嫁出去了,也為他的兒子從外面娶了三十個媳婦。他作以色列的士師七年。以比讚死了,葬在伯利恆。」(v.8-10)
這裡的「伯利恆」並不是耶穌出生的猶大伯利恆城;這個「伯利恆」是在西布倫西北的城市,與南部猶大境內的伯利恒並不相同。時至今日,那附近還有一個阿拉伯人的村落,保存了貝特拉恒(Beit~Lahm)之名。
以比讚把三十個女兒嫁出去,再為三十個兒子娶了三十個外族女子為媳婦,這種婚姻基本上是政治結盟的聯姻。由此可見,以比讚的目的,是要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人!
但謀算在人,成事在神!
神只讓以比讚作了士師七年,他離世後就葬在這個區域的伯利恆城。
2. 以倫
「以比讚以後,有西布倫人以倫作以色列的士師,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十年。西布倫人以倫死了,葬在西布倫地的亞雅崙。」(v.11-12)
「以倫」名字的意思是「強大的」,他屬於西布倫支派;經文沒有太多關於他的記載,只知道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十年。
3. 押頓
「以倫以後,有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押頓作以色列的士師。他有四十個兒子,三十個孫子,騎著七十匹驢駒。押頓作以色列的士師八年。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押頓死了,葬在以法蓮地的比拉頓,就在亞瑪力人的山區。」(v.13-15)
「押頓」的意思是奴隸,他屬於以法蓮支派,作士師八年,他有許多的財物,是很富有的人。
這三位士師都被神紀念,但沒有提及他們屬靈的光景,更沒有提到「國中太平」,這表示以色列的屬靈光景正在走下坡。
雖然經文記載耶弗他的事蹟篇幅很長,但他作士師只有六年,是所有士師中最短的。這是提醒我們,要謹慎我們心中所發出的心思意念,「驕傲」會帶來禍根,千萬不要在心靈的戰場上失敗了!
三、「驕傲」是罪的禍根
這一章給我們最大的提醒是 — 以法蓮人的驕傲!
驕傲的人不喜歡看見別人成功,不能欣賞別人的美好,常常會踐踏別人,總愛使人難堪!
驕傲的人無法與人和睦,冷漠不理人,以為世界只能圍繞著自己的光環轉。
看!以法蓮人不僅是《驕傲》,更是《狂傲》,《狂傲》比《驕傲》更可怕,那是帶著殺傷力的,會讓生命付上代價的!
《驕傲》是最古老的「罪」,撒但從天上的聖山被驅逐,就是因為《驕傲》(參賽14:12-14)。所以我們需要常常來到神的面前,要真實的認罪,放下自己的驕傲和自豪,求神挪去我們的優越感,要時常為神賜予我們的恩賜和能力感恩,當知我們的財富、機遇都是神所賜的恩典。
驕傲的人沒有恩寵,唯有謙卑的人能成為器皿為神使用,我們要努力成為神所喜悅的人!
親愛的天父!求祢赦免我們常常驕傲自大,請幫助我們除去以法蓮的心態,經常反省自己的口舌和血氣的作為,好讓我們有一顆謙卑的心,能來服事神服事人!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