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以色列《黑暗世代》的循環開始,以色列百姓不住的犯罪得罪神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他們事奉迦南人所敬拜的偶像,惹神的憤怒。神就興起外族人來管轄他們,但當百姓呼求神的時候,神就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。
以色列百姓一直在這樣的循環當中,《士師記》中神興起了十二位士師來拯救以色列百姓,有六位大士師和六位小士師。
大士師:俄陀聶、以笏、底波拉、基甸、耶弗他、參孫。
小士師:珊迦、陀拉、睚珥、以比讚、以倫、押頓。
在《撒母耳記上》還有四位士師:以利、撒母耳,以及撒母耳的兩個兒子約珥和亞比亞。神興起不同的人來拯救以色列百姓,不論怎樣的人神都能使用。
一、 留下外族的原因(v.1-7)
1. 百姓住在迦南人中間
「耶和華留下這些國家,為要考驗所有未曾經歷迦南任何戰役的以色列人,只是為了要以色列人的後代認識戰爭,教導他們,尤其那些未曾認識這些事的人。」(v.1-2)
以色列百姓因著犯罪得罪神,惹神的憤怒,神特意留下幾族的迦南人,為要試煉百姓、刑罰百姓,好讓以色列的後代,知道並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。「留下的有非利士的五個領袖,所有的迦南人,西頓人,以及從巴力‧黑門山到哈馬口,住黎巴嫩山的希未人。他們是為了要考驗以色列,好知道他們是否肯聽從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他們列祖的命令。」(v.3-4) 神要試驗百姓是否願意遵行神藉摩西所吩咐的誡命。
「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、赫人、亞摩利人、比利洗人、希未人、耶布斯人中間,娶他們的女兒,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,並事奉他們的神明。」(v.5-6) 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,當以色列百姓與外族人通婚,他們就會被異教文化影響,便無法將神的真理教導下一代,以致以色列的後代就不認識耶和華神是誰了!
2.百姓事奉迦南的諸神
「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忘記耶和華-他們的神,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。」(v.7)
在迦南的宗教中,「巴力」是雨水與農作物的神,每年迦南地雨季的雨水,就是巴力戰勝大水與海洋,為大地所帶來的雨水。巴力的配偶「亞舍拉」是掌管生育的女神,迦南人認為秋季的雨量與春季的作物發芽,都是因為巴力與亞舍拉交合所帶來的繁殖力量。因此,《行淫》成為巴力崇拜儀式中的重要一環,關係到牲畜的多產、農業的豐收,所以為了促進巴力與其配偶繁殖的力量,迦南人要與神廟中的廟妓行淫,這是令神震怒的罪行。
神的命令是要除滅迦南的外族人,但是以色列人不聽從神的吩咐,百姓住在迦南人當中,甚至去事奉迦南各地不同的巴力神和亞舍拉,這是神所厭惡的,百姓大大惹動神的憤怒!
因為二、 第一位士師俄陀聶(v.8-11)
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忘記耶和華─他們的神,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。
「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,把他們交給美索不達米亞王古珊‧利薩田的手中。以色列人服事古珊‧利薩田八年。」(v.8)
「美索不達米亞」是指兩河流域,涵蓋亞述和巴比倫廣大的區域,亞伯拉罕的故鄉吾珥就在那裡,那是充滿偶像敬拜之處。 美索不達米亞王是兩河流域之王,在中亞地區是當時非常強盛的世界霸權。「古珊」的意思是「黑」;「利薩田」的意思是「雙重的奸詐」,可見他是很殘暴的王,以色列民服事古珊‧利薩田八年。
「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,耶和華就為以色列人興起一位拯救者來救他們,就是迦勒的弟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。」(v.9)
神用外族人來管教以色列民,當百姓面對痛苦管教的時候就向神呼求,神就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。神興起第一位士師「俄陀聶」,「俄陀聶」名字的意思是「上帝的獅子」,他是勇猛的戰士。
「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,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師。他出去爭戰,耶和華將亞蘭王古珊‧利薩田交在他手中,他的手戰勝了古珊‧利薩田。於是這地太平四十年。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死了。」(v.10-11) 神把古代的強國交在士師俄陀聶手中,他就贏了當代的霸主。
俄陀聶是進入迦南的第二代,他的父親是迦勒的兄弟,他娶迦勒的女兒押撒為妻,從迦勒得上泉與下泉之地;俄陀聶參與過第一代得地為業的戰事,認識耶和華,但同年代的以色列民卻離棄耶和華神去敬拜偶像。
人喜歡跟從世界,但神仍給予人恩典,神興起偉大的士師俄陀聶,使他得勝,國中就太平。在俄陀聶治理的時代,以色列民敬畏神,但當俄陀聶死了,以色列民就又行惡了!
三、 興起以笏為士師(v.12-30)
「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耶和華使摩押王伊磯倫強大,攻擊以色列,因為他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」(v.12)
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神就把他們交在摩押王伊磯倫手上。
「伊磯倫召集亞捫人和亞瑪力人到他那裏,他就去攻打以色列,佔據了棕樹城。於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。」(v.13-14)
百姓叛逆離棄神,神對百姓進行第二次的管教。從「神用約旦河東的摩押王伊磯倫、亞捫人和亞瑪力人來攻擊以色列民」這段記述來看,在約旦河東的兩個半支派,似乎已經失落了他們的地業了,河東地又落入了外族人的手中;最終以色列人要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!
雖然這是當時約書亞帶領百姓戰勝的仇敵,但當百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時,這些仇敵就起來攻打以色列人,並佔據「棕樹城」。「棕樹城」就是耶利哥城,是他們進入迦南地第一個攻取的地方,以色列人過去爭戰得勝是靠神得到的,但當他們遠離神之後,這些得勝之地也就失去了!
「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,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,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,他是個慣用左手的人,以色列人託他送禮物給摩押王伊磯倫。」(v.15)
在舊約社會裡,人「使用左手」意表他是有殘疾的人。有聖經學者認為,以笏右手有殘缺,從外表看就是殘障的人,因此以笏做進貢隊伍的首領,在外表看他沒有殺傷力,因此能夠被允許靠近王的身邊。
「以笏來到王那裏,那時他獨自一人坐在陰涼的頂樓。以笏說:『我有神的話向你報告。』王就從座位上站起來。以笏伸出左手,從右腿上拔出劍來,刺入王的肚腹。劍柄連同劍刃都刺進去了,肥肉夾住了劍刃。他沒有把劍從王的肚腹拔出來,糞便就流出來了。」(v.20-22)
以笏成功刺殺摩押王,刺穿王的肚腹,以致糞便從體內流出來,臭味溢出,所以王的僕人以為王在樓上大解,沒有靠近,以笏得以順利安全脫身。
以笏外表看來是有缺陷的,是軟弱的,應該是非常自卑的人,但神很奇妙地興起他來拯救以色列百姓,以笏是很有策略且有機智的人,他的殘障反而成為他的優勢。
「以笏」這名字的意思是「我要感恩」!
是的,以笏的生命就活在這個意義裡!
神使用以笏,使以色列人制服了摩押,讓百姓享受國中太平八十年。
「俄陀聶」和「以笏」這兩位都是南方興起的士師,為以色列國中帶來一百二十年的太平,使以色列民敬拜神。從他們的經歷可以看到,得勝不在乎權勢,而是在乎依靠神的靈!
四、小士師珊迦 (v.31)
「以笏之後,有亞拿的兒子珊迦,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。他也拯救了以色列。」(v.31)
亞拿是迦南女神的名字,珊迦也不是以色列人慣用的名字。相信,珊迦的家若不是外族,也可能是一個被迦南文化同化的以色列家庭。珊迦是趕牛的農夫,是很微小的人,然而,縱然如此,神也用珊迦,成為器皿,作以色列的拯救者。
看!什麼樣的人神都能使用,不論是殘障的,還是微小的。經文沒有記載珊迦的時代國中太平多少年,但這些都是神興起的士師,是神給以色列民族的特別恩典!
親愛的主!我們看見怎樣的人生,都可以為神所用,怎樣軟弱的人,都可以成為神國的大能勇士,為神爭戰得勝。求主興起,讓我們作天國的精兵,為自己、為家庭、為教會站立得穩,我們要天天靠主爭戰來得勝!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