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3/24 士師記 15 章 參孫 — 任意而行的士師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今天我們繼續讀「參孫的記事」,《士師記》十五章,在這一章我們看到一個任意而行的世代,當人不以「神」為中心,整個世代就會偏離正道任意而行。

參孫作以色列士師二十年,但是他沒有將真理教導百姓,因此各人按著自己所愛任意而行,那個時代不論是非利士人還是以色列人,各人都偏行己路,沒有真理的界線和標準。神興起士師為的不單是要拯救百姓,更重要的是士師需要將「真理」教導百姓。然而參孫是一個失敗的士師,他只追求自己的慾望,隨己意而行,心中沒有真理,完全看不見神的心意。

一、 各人隨己意行事(v.1-8)

「過了些日子,在割麥子的時候,參孫帶著一隻小山羊去探望他的妻子,說:『 我要進內室到我妻子那裏。』他岳父不許他進去。」(v.1)

在上一章參孫在婚禮上輸了謎語,參孫對非利士人說︰「你們若不用我的母牛犢耕地,就無法猜出我的謎底來。」(參14:18),參孫用《母牛犢》形容新婚的妻子,有雙重的隱諭~          
第一:「人與牛」不同類,說出自己的妻子不與他同心,被非利士人要脅,為了父家就出賣了參孫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第二:「母牛犢耕地」暗諭參孫還沒與妻子同房,但他懷疑有人與妻子有染,才能猜出謎底。

所以,參孫大大發怒,離開妻子和岳父,就下到亞實基倫擊殺三十個非利士人,奪取他們的衣裳,將衣裳給了猜出迷語的人。

參孫走了以後,帶了一隻山羊羔回來見他的妻子,參孫不知道岳父已把妻子給了別人為妻,他對岳父說:「我要進內室見我的妻」,原文的意思是「我要與我的妻子同房」,從這裡可以看見參孫心中充滿情慾的慾望。但是岳父以為參孫痛恨他的妻子,因此將他的妻子許配給了他的同伴,參孫的岳父是憑己意行事,而參孫也因此憑著血氣,要報復非利士人!

「參孫對他們說:『這一次我若加害非利士人,就不算是我的錯了。』於是參孫去捉了三百隻狐狸,把牠們的尾巴一對一對地綁住,再將火把綁在兩條尾巴中間。他點著火把,把狐狸放進非利士人直立的莊稼,把堆積的禾捆和直立的莊稼,葡萄園、橄欖園全都燒了。」(v.3-5)

當時正值收割的季節,參孫將自己的報復行為合理化,自覺加害非利士人不算有罪。參孫將非利士人的莊稼和橄欖園都燒光了,這使得非利士人十分憤怒。

「非利士人說:『這事是誰做的呢?』有人說:『是亭拿人的女婿參孫做的,因為他岳父把他的妻子給了他的同伴。』於是非利士人上去,用火燒了女子和她的父親。參孫對他們說:『你們既然這麼做,我必向你們報仇才肯罷休。』參孫狠狠擊殺他們,把他們連腿帶腰都砍了。過後,他就下去,住在以坦巖的石洞裏。」(v.6-8)  

看!參孫再次報復非利士人,大大擊殺他們,之後便躲避在以坦巖的石洞中;從這些互相報復的舉動,我們看見無論參孫還是非利士人,各人都是隨己意行事,任意妄為,完全偏離正道。

參孫是自我意念很強的復仇者,我們很難用理性來理解他;然而,在這些事的背後,我們可以看見,其實是神在使用參孫,參孫並沒有做一個稱職的以色列士師,他只顧自己,但神化參孫對非利士人的詛咒,成為以色列人的祝福,大大的擊打、擾亂非利士人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看!參孫人雖不好,又自我行事,但神仍使用他成為以色列的拯救。

二、 猶大人捆綁參孫給仇敵(v9-13)

「於是,三千猶大人下到以坦巖的石洞裏,對參孫說:『非利士人轄制我們,你不知道嗎?你向我們做的是甚麼事呢?』他說:『他們向我怎樣做,我也要向他們怎樣做。』猶大人對他說:『我們下來是要捆綁你,把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。』參孫說:『你們要向我起誓,你們自己不殺害我。』」(v.11-12)

參孫為了躲避非利士人的追殺,就躲在山洞裡。當時非利士人一直壓制以色列人,由於地理環境因素,猶大正是首當其衝被壓制的地區。猶大人不但沒有幫助參孫,反而帶了三千人來捉拿參孫,將他交給非利士人。其實猶大人可以帶這三千人一齊起來攻擊非利士人,但他們卻選擇槍口對內,將參孫綑綁,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猶大沒有人肯勇敢起來做領袖,對抗非利士人,以色列人處於何等黑暗的世代中啊!

看!雖然神揀選參孫作以色列的士師,但是參孫沒有跟隨者,他一直是孤軍作戰,單打獨鬥,只有他自己與非利士人交戰。這對我們在教會的服事,有很重要的提醒,教會需要建立服事的團隊,唯有團隊的力量才能夠勝過仇敵一切的作為。

「參孫到了利希,非利士人對著他喊叫。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,他手臂上的繩子就像著火的麻一樣,綁他的繩子從他手上脫落下來。」(v.14)

當參孫到了利希,經文說:「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他」,換句話說,參孫日常生活並不是常有這樣的「感動」,但當仇敵四面圍繞時,參孫的生命受到威脅,神的靈就開啟,大大的工作,參孫就得著神所賜的能力,得以保護自己,並擊殺仇敵。

「他找到一塊未乾的驢腮骨,就伸手拾起來,用它殺了一千人。」(v.15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《驢腮骨》本是不潔的東西,一般以色列人也不踫動物死屍的骨頭,作拿細耳人的參孫更是不應該踫觸;然而當參孫隨手拿起來,神的靈就與他同在,大大激動他,使他擊殺了一千個非利士人;這是神給參孫特別的能力,使他能夠勝過非利士人。

三、 耶和華施行拯救(v.14-19)

「參孫非常口渴,就求告耶和華說:『你既藉僕人的手施行這麼大的拯救,現在我要渴死,落在未受割禮的人手中嗎?』,神就使利希的窪地裂開,從中湧出水來。參孫喝了,精神恢復。因此那泉名叫隱‧哈歌利,直到今日它仍在利希。」(v.18-19)

參孫作士師二十年,這是第一次向神呼求,最後一次就是在他死前的呼求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『就求告耶和華』的意思是「大聲喊叫」,表示他是帶著怒氣來與神討價還價。

參孫呼求神的目的是為要救自己,不讓自己死在非利士人的手中。神回應參孫的呼求,「神就使利希的窪地裂開,從中湧出水來。參孫喝了,精神恢復。因此那泉名叫隱‧哈歌利,直到今日它仍在利希。」(v.19)

「隱‧哈歌利」的意思就是「神回應」!          
參孫一生都是任意而行,但他是神所揀選的,每當他遇上危險的時候,神的拯救就臨到。    弟兄姐妹!當我們的生命走在谷底低點的時候,要記得向神呼求,神有憐憫,神必回應向祂呼求的人!

參孫是ㄧ個以自我為中心,任意而行又很偏激的人。他很個別,是一個沒有跟隨者的士師!在我們所讀的《士師的記事》裡,參孫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,但其他士師所做的都是為了民族。例如士師以笏,他殺伊璣倫王後,一吹角就有許多人來跟隨他;同樣像士師底波拉和耶弗他,都有許多人來跟隨他們。

但是,在所有的士師裡,唯有參孫有特異功能,當神的靈充滿他時,他就力大無窮,能夠殺死許多的仇敵;可是參孫沒有招聚百姓的恩膏,其他士師能夠吸引人來跟隨,但是參孫不能。參孫反被自己同胞捉拿交給非利士人,這是因著他生命的問題,他沒具有做為領袖的生命。其他的士師,聖經都有記述耶和華將仇敵交在他們的手中,但是聖經沒有記載神將仇敵交在參孫的手上,這是十分可惜的!

參孫有無窮的能力,他起來攻擊非利士人,是神早已預定的計劃!參孫一生常沾染不潔,滿有情慾和情緒。雖是如此,但神仍使用他作士師二十年。參孫的不潔使他失去士師應有的榮耀與平安,更無法帶領百姓歸向耶和華。

參孫的時代,百姓沒有享受有士師治理的太平盛世,參孫沒有帶領百姓敬拜神,因為他的心被世界充滿。拿細耳人是要「分別為聖」,「作神器皿」的生命要先從世界分別出來。神在參孫出生以前就已經一再吩咐,他要終生作拿細耳人,要從世界分別出來,但我們看見參孫的生命是沈淪於世界的,是失敗的!

從參孫的身上我們看到恩賜重要,但是生命更重要。但神仍然在關鍵時刻使用參孫!            

在這裡我們要學習一個「器具」與「器皿」的分別 — 綜觀參孫的一生,神原是要揀選參孫成為一個重要的「器皿」,但參孫所活出來的生命,只能成為神手中的「器具」,卻不能成為神手中的「器皿」;因為「器具」只能擊殺仇敵,而「器皿」才能盛載神的生命。

弟兄姐妹!神看我們是珍寶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我們要如何回應神的揀選與呼召呢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我們只要安逸於做神的「器具」嗎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還是我們要立志,作神重用的「器皿」呢?

希望大家好好的思考這些問題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我們一定要成為能夠被神使用的生命!

親愛的天父!求祢幫助我們在祢面前謙卑,全心從世界分別出來,立志從生活裡作一個分別為聖的人,使我們的生命能成為合祢心意的器皿。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