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3/8 羅馬書15章 同心作「福音的祭司」

Submitted by MikeLee on
討論區

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
《羅馬書》第 15 章,使徒保羅提出信心《堅固》的人當擔代《不堅固》人的軟弱,並提醒外邦教會,他們已因著「聖靈」成為聖潔。

第十四章,保羅教導信徒要接納信心軟弱的人,更特別以飲食和文化的差異講解。

信心軟弱的是指猶太人,外邦信徒相信凡物潔淨,甚麼都能吃;猶太信徒卻仍看重舊約規條,因而看見外邦信徒的行為便感到信心軟弱。接著,保羅便向信徒提出一個更高的信仰生活的彰顯。

ㄧ、效法基督榮耀神 (v.1-13)

我們怎樣作「福音的祭司」呢?
是單單去傳福音便是神所呼召的福音祭司嗎?

我們需要明白「祭司」的職分,才能明白我們該如何成為「福音的祭司」!
「祭司」是將人帶到神的面前,將神的心意教導信徒遵行!
那麼,我們該如何成為「福音的祭司」呢?

保羅教導說: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。」(v.1)
『「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,如經上所記:「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。」』(v.3)

我們要作「基督的祭司」,要效法基督來榮耀神,因此我們不再是按自己的想法和喜怒來服事神與傳福音。

1. 按神喜悅來擔代 (v:1-6)

「擔代」是不求自己的喜悅,我們不是按自己的喜悅來決定接不接納人,而是按神的喜悅來行。
上一章講的「接納」有《帶在身邊》的含意,意思是 — 要將信心軟弱的人帶在身旁。

這一章說的「擔代」意思是《承受》和《背起》,也就是《背起十架》的意思,所以在關係上是更進一步的連結。

因為《接納》不一定是與那人有很深的關係,但是將那人《背起》去承擔他的問題時,關係就更進深了。在保羅的眼中,不管是堅固的人或不堅固的人、是信心軟弱或信心剛強的人,都是基督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是互為肢體,所以彼此的重擔要互相擔當。

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。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,使他得益處,建立德行。」(15:1-2)

保羅教導《堅固》的人要擔代《不堅固》人的軟弱,如同耶穌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時,就背付我們的軟弱一樣。我們要效法基督,去幫助、去接納不堅固的人,使不堅固的人生命得益處、建立德行,使神得著榮耀,這便是按神喜悅來擔代。

保羅提醒信徒,擔代軟弱的人是不容易的事,甚至會被辱罵,耶穌已先為我們作了榜樣,祂會安慰我們,使我們滿有盼望。

「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,效法基督耶穌,一心一口榮耀神 ─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! 」(v.5-6)
這些經歷是要讓我們的生命成長、彼此同心,效法基督,一同作見證來榮耀神。

弟兄姐妹!我們都經歷了神的美好和拯救,所以我們也要成為別人生命的祝福喔!

2. 同心合一使神得榮耀 (v.7-13)

「所以,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使榮耀歸與神。」(v.7)

保羅教導外邦信徒,要學習在禮儀或飲食的衝突上,接納較軟弱的猶太人,也教導猶太信徒,要放下自以為配得的觀念,因為當人自以為配得神的恩典與憐憫時,就看不見神的恩典,也不願意接納那些被認為不配得的人。

保羅要猶太人和外邦人知道,他們都同在耶穌基督的救恩裡被神接納,所以當他們彼此接納時,就是承認自己不配,承認自己是領受恩典的人。

當神的憐憫、信實臨到猶太人和外邦人,使他們成為一個身體時。他們就能在合一中使神得著榮耀。

現在猶太人與外邦人還未完全合一,求主保守猶太人能脫去律法的框架與蒙蔽,能在神的恩典中與外邦人同心合意,效法基督,將榮耀歸與神。

二、保羅的宣教使命 (v.14-33)

保羅的教導停在第13節,接下來保羅主動分享自己的使命和傳福音的方向,這一段是準備結束《羅馬書》的結語。

1. 活出主的呼召 (v.14-16)

「弟兄們,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,充足了諸般的知識,也能彼此勸戒。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,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,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,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,作神福音的祭司,叫所獻上的外邦人,因著聖靈成為聖潔,可蒙悅納。」(v.14-16)

過去保羅是一位為律法大發熱心的猶太人,但當他遇見耶穌後,他完全放下自己,即使經歷許多艱難,仍忠於主所託負給他的,成為外邦人的光,作神「福音的祭司」。 保羅完全放下規條,願意活出主給他的呼召,勇敢地去到許多不同的地方,去得著外邦信徒,使他們因聖靈得聖潔、蒙悅納,帶領外邦人與猶太人合而為一。

「甚至我從耶路撒冷,直轉到以利哩古,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。」(v.19)

「以利哩古」是義大利與德國之間一些小的國家和地區,這些地方在當時是未開化之地,是沒有人去傳福音的,當時的人只著重將福音傳給猶太人。

但保羅說:「我立了志向,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,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。就如經上所記:未曾聞知他信息的,將要看見;未曾聽過的,將要明白。」(v.21-22)

保羅不是選擇到文化大城傳福音,保羅是選擇去一些從未聽過福音,未開化的地方去傳福音。可以想像到這些地方傳福音,需要付上很多代價,甚至有生命的危險,但保羅為主不怕困難,他相信不是靠自己的能力,乃是因著聖靈的力量,使他能完成呼召,為主傳揚福音。

弟兄姐妹!保羅回應神呼召的使命感,實在給我們極大的鼓勵!不要覺得我們只能向某些階層、某些對象,或一些容易接受福音的人傳福音,在保羅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,保羅在乎的是—哪裡的人還未聽到福音!

我們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神要得著的人,當我們有這樣的信心時,我們便不會怕艱難,因為我們的眼光只會看見《神的心意》和神給我們的《大使命》,我們要學習保羅的心志。

2. 單單順從神的旨意 (v.22-33)

「我因多次被攔阻,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。但如今,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,而且這好幾年,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,可以到你們那裡,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,得見你們,先與你們彼此交往,心裡稍微滿足,然後蒙你們送行。」(v.22)

保羅所處身的地方,是一個福音已傳遍的地區,但他沒有選擇離開,雖然他切望能到西班牙,但他沒有起行,因為保羅不是按自己的心意與計劃來傳福音,他是按神的旨意和帶領來服事。

「但現在,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。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。」(v.25-26)

保羅服事的每一步和方向都是按照聖靈的帶領,他的心想去羅馬,但他卻需要回耶路撒冷,這看來不是《順路》的方向,但保羅知道,生命道路都是神的計劃,神的心意怎樣,他便怎樣行。

保羅思想,把奉獻帶到耶路撒冷去,能讓外邦人與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建立關係,這是一個連結與突破。保羅不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,而是做在神眼中看為好的事。

「弟兄們,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,又藉著聖靈的愛,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,為我祈求神。」(v.30)

保羅不是自己一個人奔跑,而是渴望每一間教會的信徒,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,都能一同成長,與保羅一同竭力,同心作神「福音的祭司」。保羅將自己的需要告訴羅馬教會的信徒,請他們在禱告上與保羅同心,為保羅代禱。

保羅最後向羅馬教會的信徒說:「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,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,並叫我順著神的旨意,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裡,與你們同得安息。」(v.31-32)

弟兄姐妹!因著保羅努力將福音傳給外邦人,今天我們才能領受福音,蒙恩得救。保羅不單是呼召當時的信徒,今天也同樣呼召我們與他一同竭力,努力傳揚福音,同心作神「福音的祭司」。

親愛的主!求祢賜下真理的聖靈,引導我們從聖經的話語中得著盼望,能夠成為宣揚福音的祭司,將人帶到主的面前來。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,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、充滿我們的心,使我們藉著聖靈的能力,大有盼望。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