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 士林長老教會/楊晴媚長老)
今天我們開始讀《士師記》,《士師記》是以色列歷史上一段混亂黑暗的時期,自約書亞死後,到掃羅作王的王國時代之前,中間這段時期就稱為「士師時期」。在這時期內,以色列人因為沒有驅趕滅盡留在迦南地的七族,所以必然的結果就是 — 漸漸離棄神,隨從外邦風俗,與外邦人通婚,敬拜外邦神。因此神照著以前多次警告以色列民的話,把他們交在外邦人手中。但是當百姓一悔改,神就聽他們呼求的禱告,藉著士師拯救他們。
「士師」的意思是「拯救者」、「審判者」、「管理者」,在君王制度尚未建立之前,神不斷的興起「士師」拯救以色列百姓。整個士師治理的世代,有一種特有的循環公式,就是:以色列民離棄神-被交於外邦人的手-以色列民悔改-得拯救-又離棄神;在士師治理的時期,這樣的循環期有七次之多。
以色列民族進入應許之地,本來應該是蒙福的,從表面上看,以色列百姓有求問神、有合一、有得到地業。但實際上在百姓裡面的靈已經墮落了,因此就落入了黑暗之中。
一、 不完全順服(v.1-21)
《士師記》的前一卷書是《約書亞記》,從《約書亞記》的記載,可以看見神一再的吩咐以色列人,在迦南要完全得地,要把迦南七族完全趕出,只要百姓有信心,耶和華神必為他們爭戰。
可惜百姓一開始就沒有遵行神的吩咐,沒有對齊神的心思,他們偏離了神的心意。當年約書亞帶領十二支派一起爭戰,就算兩個半支派要留在河東,他們的男丁也都過河與兄弟們一起爭戰。可惜百姓進入應許之地後,沒有遵行神的吩咐,盡全力去爭戰得地,以致還有許多未得之地,直到約書亞離世,「得地為業」這事就漸漸被忘卻了!
以色列百姓已經習慣了迦南地的生活習俗,他們求問神時已經偏離了神的心意。縱然百姓已偏離,但神是慈愛的神,當百姓呼求時,神仍願意回應百姓,仍然與他們同在。
「約書亞死後,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說:『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,與他們爭戰呢?』耶和華說:『猶大要先上去。看哪,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。』猶大對他哥哥西緬說:『請你同我上到我抽籤所得之地,與迦南人爭戰;我也同你去你抽籤所得之地。』於是西緬與他同去。猶大就上去,耶和華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中。他們在比色擊殺了一萬人。」(v.1-4)
求問神很重要,神叫猶大先上去爭戰得地,猶大便叫西緬一同上去得地,猶大順服去爭戰,神就將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中。
看!當人願意求問神、順服神,神便使人靠著祂得勝!
「他們在比色遇見亞多尼‧比色,與他爭戰,擊敗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。亞多尼‧比色逃跑,他們追趕他,捉住他,砍斷他大拇指和大腳趾。亞多尼‧比色逃跑;他們追趕,拿住他,砍斷他手腳的大拇指。亞多尼‧比色說:『從前有七十個王,手腳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斷,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。現在神按著我所行的報應我了。』他們把亞多尼‧比色帶到耶路撒冷,他就死在那裏。」(v.5-7)
「亞多尼」是「主(Adoni)」的意思,「亞多尼‧比色」就是「比色」的主,他是大有勇力的王。神使以色列人得勝,神的吩咐是爭戰時必須直接殺滅敵人,但從這段記述可以看見,以色列人卻開始隨從迦南人的風俗,不是直接殺了敵人,而是學習迦南人先羞辱敵人,這是敗壞的開始。
「猶大去攻打住希伯崙的迦南人,殺了示篩、亞希幔、撻買。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‧亞巴。」(v.10)
「希伯崙」是神特別賜給迦勒的,這時他已年紀老邁。迦勒的女婿俄陀聶,因攻取了基列西弗城而娶了迦勒的女兒,押撒叫丈夫求一塊田,到她出嫁時,父親問她要甚麼,她就要求有水泉,父親就把上泉下泉都給她。
由此看出,信心在這家族中傳承,迦勒如何向約書亞求希伯崙,同樣,他的女兒亦如此向他求田地和水泉,「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賜給他」。
弟兄姐妹!這是「信心」的功課,「水泉」就是生命的源頭,要用「信心」向神求,求神把生命中所需的「土地」和「水泉」都賜給我們,要用「信心」去得著神所應許的地業。
「耶和華與猶大同在,猶大取得了山區,卻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,因為他們有鐵的戰車。」(v.19)
看!百姓的眼目不再定睛於神了!
以色列人不再依靠神的能力,他們忘卻了神的應許,他們的眼目單單定睛於敵人的鐵車,失去對神的信靠,因此以色列人開始節節敗退。看!不完全順服是很危險的事,因爲那必會留下破口給仇敵入侵。
二、 表面強盛,靈裡墮落(v.22-36)
約瑟家是繼猶大支派以外最強盛的支派,但瑪拿西和以法蓮都沒有趕出迦南人。第27-36節的六個支派都沒有趕出迦南人,因為他們沒有倚靠耶和華,沒有耶和華與他們同在。
「以色列強盛的時候,就叫迦南人做苦工,沒有把他們全然趕走。」(v.28)
以色列百姓征服仇敵的方法不是滅絕仇敵,而是叫他們做苦工;以色列人看似得勝,但他們沒有按神的心意而行。神的心意是要他們殺滅迦南人,他們卻留下迦南人,讓他們做苦工,這是不合神心意的,是靈裡的墮落。
「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。於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,在以法蓮中間。」(v.29)
瑪拿西、以法蓮、西布倫三支派,容許仇敵住在他們中間,他們以為自己有能力壓制仇敵,但正好相反,其實他們的生活開始不住的被仇敵影響,這是落入黑暗的開始。
『亞設沒有趕出亞柯的居民和西頓的居民,以及亞黑拉、亞革悉、黑巴、亞弗革和利合的居民。亞設人因為沒有趕出那地的居民迦南人,就住在他們中間。」(v.31-32)
從亞設支派開始,由原本仇敵住在他們中間,現在變成以色列人住在仇敵中間,被仇敵包圍。第33節記述,拿弗他利支派也一樣,他們一開始以為有能力壓制仇敵,但最後竟是住在仇敵中間,被仇敵包圍。
「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區,不准他們下到平原」,但支派的境況更差,被仇敵趕到山地,仇敵不容他們下到平原,以致他們沒有立足之地。
這一章我們看到以色列民族《落入黑暗》的開始,表面上好像很好,但其實是一點一點向下沈淪了!
當百姓願意求問神,順服神,同心爭戰,便能勝過仇敵。戰勝仇敵,使仇敵成為服苦役的人,看似得勝,但裡面的靈卻是墮落的。
然而,百姓縱然失敗,神仍向他們施恩,願意與以色列人同在,神要百姓能繼續爭戰,奪得那未得之地。
弟兄姐妹!神與我們「同在」是出於恩典!
但我們對神的話語是否完全信靠呢?
我們是否願意順服神的旨意而行呢?
我們需要依靠神的恩典,才能讓屬靈生命的頻道與神對齊!
親愛的天父,求祢赦免我們常常不問、不聽、不行,不懂得倚靠祢。求主幫助我們除去內心的不信,專心尋求並倚靠祢勇敢向前,以致能得著最大的得勝。奉主聖名禱告,阿們!